《理论视野》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理论视野下的杂技创作与转型意识

 
来源:理论视野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当代杂技理论主要是对杂技史和杂技美学、舞美、编创特色、杂技主题晚会与杂技剧、市场转型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为当代杂技的创作提供了研究基础。而如今杂技的发展应是结合市场与科技走向,以创意为主的杂技剧创作。研究杂技理论在挖掘“中国精神”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广大杂技团体、编创人员及演员提供观念转型和实践指导学理依据。 一、研究现状 随着杂技创作的发展,关于杂技理论的研究也日趋跟进。相关杂技成果包括专著和期刊两大类。 (一)专著研究成果 现今关于专著的理论主要以中国杂技史为主,具体包括:刘荫柏的《中国古代杂技》(商务印书馆,1997年)、刘峻骧的《中国杂技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傅起凤和傅腾龙的《中国杂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崔乐泉的《杂技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安作璋的《中华杂技艺术通史》(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赵芳的《中国古代杂技》(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年)。杂技理论专著以边发吉和周大明的《杂技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莹《杂技美学》(科学出版社,2007 )为代表,也是首次从杂技美学、杂技传播等综合的艺术学视野建构杂技理论,对杂技从业人员、杂技编导等极具理论指导作用。杂技资料文献汇编以夏菊花主编的《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82)·杂技集》(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年)为代表,还有中国文联主编极具资料性、数据库性质的《中国艺术发展年度报告(2012-2016)》中“杂技”部分,还包括各省文艺发展报告与年度总结中的“杂技”部分。这些成果对研究当代杂技极具史料与文献价值。 (二)期刊论文研究成果 据中国知网数据统计,2000年至今,与“杂技”相关文章共有2027篇,其中具有理论价值的论文300余篇。现阶段杂技的学术论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 杂技史与杂技美学 杂技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上古时代“蚩尤戏”始,经历春秋战国时期的萌芽,到汉唐时代已进入成熟期。在研究杂技的起源发展成果中,有多篇论文从学理性的角度探讨了汉代杂技的发展与传承,以及对古代绘画和文学作品中杂技文献的整理。在研究杂技发展的同时,对于杂技美学的研究也紧接而至。论者关注杂技从“技”到“艺”的转变,杂技从单纯的肢体语言走向美感创造,从传统的技巧表演向杂技美学的转变。到如今杂技艺术的美不仅仅需要技巧、音乐、舞蹈和舞美,还要将当代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从类型杂技节目到杂技剧的创作也证明了杂技审美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杂技从追求体能和技术的极限转而向通过身体符号表达文化内涵是杂技美学的形成导向。 2. 杂技舞台 由个体杂技走向主题杂技晚会,需要舞台艺术的支持。有多篇已发表的期刊论文是对舞台上的布景、音乐、服装、道具以及角色妆容等舞美的研究。其中在对杂技音乐研究中提出的共同观点,是杂技音乐在杂技表演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且音乐也要随着杂技的发展而提高。如郑荣在《谈杂技音乐的创作》中强调:“杂技音乐的制作要再现舞台表演形象,音乐节奏要与杂技舞台匹配,音乐布局要与杂技相适应吻合,音乐风格与表演要保持一致。”此外,杂技服装也是研究杂技舞台艺术的热点。在现代杂技舞台艺术上,“杂技服装要契合杂技表演,并且要塑造典型性特征,风格主要包括:写实性风格、写意风格、民族风格、前卫风格等。”总之,杂技舞台艺术种类繁多复杂,但总体上要为杂技表演服务,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共同体。 3. 审美创意 现有理论成果中,有近百篇论文探讨文化创意与构思的重要性,为杂技创作提供了新路径。杂技《梦之旅》编创团队在演出后进行了创作的理论分析和研讨,编创团队成员之一的王蓓谈到杂技剧的创作,要注重技巧多角度的建构,力求创新,并且要表达出一定的意境,最后还要表现人文思想的“情”与“思”。“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概念,《梦之旅》的演出不仅要在视觉上达到奇观,而且要使整个演出形成意味深长的意境,使男女主角精湛的杂技技艺的“实境”和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的“虚景”结合,“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 ,使观众回味无穷。同时对于节目的创作,许多编创者也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如李西宁导演将哲学思考和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身体动作与剧情设置的‘技近乎道’,呈现出东方哲学的智慧、美学与生命态度,拓展了世界杂技艺术的审美空间与精神构造。”肢体动作融合了哲思,是一种对“道”的身体阐释。 4. 杂技主题晚会与杂技剧 有研究表明,中国杂技因受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等“新马戏”的影响,杂技创作形成以杂技主题晚会和杂技剧为主的发展模式。广州杂技团自1993年9月创作出《南风粤韵》后,多次在世界各地演出。其成功在于编写了具有创意的剧本,在杂技节目上选取具有广东地方风情,并且与整体晚会相互合作适宜的作品。另外,在以杂技为主题的晚会中,安排如戏曲、舞蹈、曲艺等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南风粤韵》的成功经历了国内和国外市场的考验,也只有将民族特色融入杂技作品中,配合高质量的舞美、音乐和剧本创作,中国杂技才能真正地实现“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国的文化输出。 5. 市场转型与杂技交流 杂技剧场经济和市场转型也是研究热点,知网中有31篇文章研究当代杂技市场的转型。杂技表演要力求创新,树立品牌,传承民族特色,既能契合大众审美,又能表达一定的意蕴内涵,方能扩展市场。杂技剧《天鹅湖》是杂技史上的伟大创举,其将芭蕾舞融入中国传统杂技当中,嫁接出了杂技芭蕾舞剧的艺术形式,使其具有更高的戏剧性和艺术性,同时也将中西经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将不同种类的艺术元素砌进传统杂技,是面临现代市场的一种成功转型。 在走出国门的同时,杂技也为发展中国外交写下浓厚一笔。杂技艺术的观看老少咸宜,既无政治观点的表达,也无语言阻碍,因此在1972年,中国沈阳杂技团一行75人前往美洲五国进行访问演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并助力了中国外交。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杂技团也陆续与国外杂技团合作演出,1998 年李西宁与太阳马戏团合作创作的杂技剧《龙狮》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基础上获取了成功。同时,中国的许多杂技团也不断获得各种国际奖项。在保护我国传统杂技的同时,与国外艺术相结合,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杂技,才能开拓国外市场。 尽管杂技研究呈现了一批具有丰富舞台经验与理论探索的阶段成果,但综合其他艺术研究成果,杂技的理论研究表现出雷同化、单一化的研究现状。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与杂技自身的创作情形,杂技的理论研究还未出现重大成果,还缺少跨学科、跨文化的比较视野,在前沿性、系统性方面处于滞后状态。■(待续) 当代杂技理论主要是对杂技史和杂技美学、舞美、编创特色、杂技主题晚会与杂技剧、市场转型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为当代杂技的创作提供了研究基础。而如今杂技的发展应是结合市场与科技走向,以创意为主的杂技剧创作。研究杂技理论在挖掘“中国精神”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广大杂技团体、编创人员及演员提供观念转型和实践指导学理依据。 一、研究现状 随着杂技创作的发展,关于杂技理论的研究也日趋跟进。相关杂技成果包括专著和期刊两大类。 (一)专著研究成果 现今关于专著的理论主要以中国杂技史为主,具体包括:刘荫柏的《中国古代杂技》(商务印书馆,1997年)、刘峻骧的《中国杂技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傅起凤和傅腾龙的《中国杂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崔乐泉的《杂技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安作璋的《中华杂技艺术通史》(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赵芳的《中国古代杂技》(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年)。杂技理论专著以边发吉和周大明的《杂技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莹《杂技美学》(科学出版社,2007 )为代表,也是首次从杂技美学、杂技传播等综合的艺术学视野建构杂技理论,对杂技从业人员、杂技编导等极具理论指导作用。杂技资料文献汇编以夏菊花主编的《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82)·杂技集》(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年)为代表,还有中国文联主编极具资料性、数据库性质的《中国艺术发展年度报告(2012-2016)》中“杂技”部分,还包括各省文艺发展报告与年度总结中的“杂技”部分。这些成果对研究当代杂技极具史料与文献价值。 (二)期刊论文研究成果 据中国知网数据统计,2000年至今,与“杂技”相关文章共有2027篇,其中具有理论价值的论文300余篇。现阶段杂技的学术论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 杂技史与杂技美学 杂技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上古时代“蚩尤戏”始,经历春秋战国时期的萌芽,到汉唐时代已进入成熟期。在研究杂技的起源发展成果中,有多篇论文从学理性的角度探讨了汉代杂技的发展与传承,以及对古代绘画和文学作品中杂技文献的整理。在研究杂技发展的同时,对于杂技美学的研究也紧接而至。论者关注杂技从“技”到“艺”的转变,杂技从单纯的肢体语言走向美感创造,从传统的技巧表演向杂技美学的转变。到如今杂技艺术的美不仅仅需要技巧、音乐、舞蹈和舞美,还要将当代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从类型杂技节目到杂技剧的创作也证明了杂技审美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杂技从追求体能和技术的极限转而向通过身体符号表达文化内涵是杂技美学的形成导向。 2. 杂技舞台 由个体杂技走向主题杂技晚会,需要舞台艺术的支持。有多篇已发表的期刊论文是对舞台上的布景、音乐、服装、道具以及角色妆容等舞美的研究。其中在对杂技音乐研究中提出的共同观点,是杂技音乐在杂技表演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且音乐也要随着杂技的发展而提高。如郑荣在《谈杂技音乐的创作》中强调:“杂技音乐的制作要再现舞台表演形象,音乐节奏要与杂技舞台匹配,音乐布局要与杂技相适应吻合,音乐风格与表演要保持一致。”此外,杂技服装也是研究杂技舞台艺术的热点。在现代杂技舞台艺术上,“杂技服装要契合杂技表演,并且要塑造典型性特征,风格主要包括:写实性风格、写意风格、民族风格、前卫风格等。”总之,杂技舞台艺术种类繁多复杂,但总体上要为杂技表演服务,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共同体。 3. 审美创意 现有理论成果中,有近百篇论文探讨文化创意与构思的重要性,为杂技创作提供了新路径。杂技《梦之旅》编创团队在演出后进行了创作的理论分析和研讨,编创团队成员之一的王蓓谈到杂技剧的创作,要注重技巧多角度的建构,力求创新,并且要表达出一定的意境,最后还要表现人文思想的“情”与“思”。“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概念,《梦之旅》的演出不仅要在视觉上达到奇观,而且要使整个演出形成意味深长的意境,使男女主角精湛的杂技技艺的“实境”和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的“虚景”结合,“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 ,使观众回味无穷。同时对于节目的创作,许多编创者也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如李西宁导演将哲学思考和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身体动作与剧情设置的‘技近乎道’,呈现出东方哲学的智慧、美学与生命态度,拓展了世界杂技艺术的审美空间与精神构造。”肢体动作融合了哲思,是一种对“道”的身体阐释。 4. 杂技主题晚会与杂技剧 有研究表明,中国杂技因受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等“新马戏”的影响,杂技创作形成以杂技主题晚会和杂技剧为主的发展模式。广州杂技团自1993年9月创作出《南风粤韵》后,多次在世界各地演出。其成功在于编写了具有创意的剧本,在杂技节目上选取具有广东地方风情,并且与整体晚会相互合作适宜的作品。另外,在以杂技为主题的晚会中,安排如戏曲、舞蹈、曲艺等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南风粤韵》的成功经历了国内和国外市场的考验,也只有将民族特色融入杂技作品中,配合高质量的舞美、音乐和剧本创作,中国杂技才能真正地实现“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国的文化输出。 5. 市场转型与杂技交流 杂技剧场经济和市场转型也是研究热点,知网中有31篇文章研究当代杂技市场的转型。杂技表演要力求创新,树立品牌,传承民族特色,既能契合大众审美,又能表达一定的意蕴内涵,方能扩展市场。杂技剧《天鹅湖》是杂技史上的伟大创举,其将芭蕾舞融入中国传统杂技当中,嫁接出了杂技芭蕾舞剧的艺术形式,使其具有更高的戏剧性和艺术性,同时也将中西经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将不同种类的艺术元素砌进传统杂技,是面临现代市场的一种成功转型。 在走出国门的同时,杂技也为发展中国外交写下浓厚一笔。杂技艺术的观看老少咸宜,既无政治观点的表达,也无语言阻碍,因此在1972年,中国沈阳杂技团一行75人前往美洲五国进行访问演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并助力了中国外交。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杂技团也陆续与国外杂技团合作演出,1998 年李西宁与太阳马戏团合作创作的杂技剧《龙狮》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基础上获取了成功。同时,中国的许多杂技团也不断获得各种国际奖项。在保护我国传统杂技的同时,与国外艺术相结合,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杂技,才能开拓国外市场。 尽管杂技研究呈现了一批具有丰富舞台经验与理论探索的阶段成果,但综合其他艺术研究成果,杂技的理论研究表现出雷同化、单一化的研究现状。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与杂技自身的创作情形,杂技的理论研究还未出现重大成果,还缺少跨学科、跨文化的比较视野,在前沿性、系统性方面处于滞后状态。■(待续)

文章来源:理论视野 网址: http://llsy.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4382.shtml


上一篇: 把教育扶贫做到极致
下一篇: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_在学习交流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理论视野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